2025的阳春三月,北京真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真空事业部又一批千万级半导体测试的套装设备,完成准时发货。
在距离春节放假还不到两周时,客户临时通知,设备需要在三月初进场,比原计划提前了20天。此时,各个外协厂,供货商,大部分岗位的人员已经陆续回家。对大多数人来说,春节是他们一年里唯一的长假,是隔千山、渡万水的亲人之间的奔赴,是中国文化对血浓于水情感连接的最炽热、最深情的守望。项目组在本就饱满的工作状态中,突如其来的消息像是风平浪静的海面,忽而变的海浪翻涌。项目组紧急协调,调遣各方人员,安排加班赶进度。
转眼春节已过,经过协调,加工厂人员安排提前上班,眼看已经赶上了进度,却在清点配件时发现个别配件规格发错,而供货商在元宵节以后才能陆续到岗,不得已用其他材料替换,有些标准配件临时加工替换。虽不是流水线作业,但工作节奏却保持着快节奏,无缝衔接地进行,我们每半天进行一次进度沟通和协调,上传车间里的实时进度照片,转运——焊接——去应力——精修,紧张有序进行。但节后部分岗位依然存在人手不足,有些工序需要临时转运场地才能完成,等到设备主体腔室在洁净间就位时,距离发货仅剩10天时间,原计划30天的工作,现在要压缩到1/3的时间。
原计划分批到货的设备,也集中到了一起。洁净间同事,像是上紧了发条的时钟。设备集成工作又迎来新的高潮,清凉的洁净间里,每个人一直都是 “挥汗如雨”的状态,货架一字排开,配件按进口件—国产件,加工件—外购件等顺序有序摆放,每天重复着收货——清洁——转运——安装的工作,时间紧迫,现场各个岗位的人齐上阵,人最多的时候,备用的洁净服都接近告罄。
发货的倒计时日期,像红灯一样警示着。像悬在所有人脊梁上的鞭子。深夜,洁净间的灯在暴雨中亮成一座孤岛。装配——上电——调试,从机械到电气,从硬件到软件,每个阶段的配合和检查都无缝衔接。去年,安装上一套设备时,还曾经是手足无措的实习生,如今已是熟能生巧。
为了抢时间,同事们争分夺秒,在调试指标完成后立即断电,进行分步解体设备,分工合作进行马不停蹄地再次包装。午夜,大部分货物已经包装完好,大小货物,从保护膜到真空包装,最后到木箱,统一编号,发货等待就绪。
三月初,长江口附近的厂房门口,垂柳已经抽出了鹅黄的嫩芽,对面油菜花田已连成大片的金箔,时而飘来的细雨,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天近了。而远在2000公里外的东北某城市,云隙间漏出的星光正与地面未化的冰凌遥相辉映,飞旋的雪花中穿貂皮的大娘和裹着羽绒服的姑娘错身而过。
为了适应两地温差的变化,确保精密零部件的运输安全,项目组提前准备了足够多的保温材料,各种规格的保温袋和包装箱等。发货前对大小不同货物进行了分门别类划分,大型设备主体采用洁净包装后吊装到大型平板车装载,小型货物和精密零部件采用恒温厢式货车装载。
发货前的晚上,大平板车早早来到厂房门口等候。不巧的是,发货日又迎来雨天。清晨,车灯切开雨幕的瞬间,像是探照灯一样照亮了厂房和大门,在积水的倒影里拼出一弯潮湿的虹。雨雾中,集装箱卡车,转运的吊车和叉车等一起摆动着雨刷器浩浩荡荡开进厂区。
时钟敲响十二点,货物还在有序装车,雨时而停了,又下大了,为了确保货物干燥,大部分货物转入车间内装车。为了确保转运时人员和货物的安全,按规范吊装和装车,调度员嗓子都喊哑了。下午两点,最后一箱货完成装车,这才想起吃饭。类似的加班,大伙都已经习以为常,好几个中午和晚上,盒饭都放凉了,红油凝在宫保鸡丁的冻痕里,结成某种倒计时特有的琥珀。
与时间赛跑的10天,我们又赢得了一场小战役。
送走了货车,接着需要安排现场出差的人员。第二天,门口的屏幕上又换上下一批订单的倒计时。